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3-08-20
    论著与临床研究
    肝细胞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线上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黄桂忠, 林巧红, 尹鹏飞, 张建龙
    2023, 23(04):  289-29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1
    摘要 ( )   PDF (13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并构建线上预测模型以帮助临床医务工作者快速识别高危人群并予以干预措施, 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34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线上预测模型, 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及校正曲线等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共39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其术后平均住院时长(19±10)天。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伴发慢性病, 吸烟酗酒史, 术前血清ALT及GGT水平, 癌灶数目与手术时间是HCC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以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线上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 该预测模型C指数为0.845, 且校正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HCC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研究所建立的线上预测模型, 临床医务工作者可快速简便识别高危人群并予以干预措施, 可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mFOLFOX系统性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真实世界数据初步分析
    罗旋, 龙吟, 黄子棋, 何晓东, 黄珏, 廖建国, 张磊
    2023, 23(04):  294-30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2
    摘要 ( )   PDF (10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评估mFOLFOX系统性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方案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应用mFOLFOX联合免疫靶向方案治疗uHCC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结果 初步统计mRECIST标准下客观缓解率(ORR)为47.1%,疾病控制率(DCR)为96.1%;其中21例(41.2%)成功转化手术,术后5例达到pCR(2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是达到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95%CI:1.28~105.41,P=0.029),而治疗时机可能是临床上影响缓解的独立因素,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4)。平均随访时间为6.76个月,中位OS及PFS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总体发生率为92.1%。其中3~4级TRAE发生率为33.3%。结论 mFOLFOX系统性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方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并有可观的转化手术率。
    亚精胺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效应及增强5-Fu敏感性的研究
    林治荣, 杨浩婕, 王培, 陈嘉宁
    2023, 23(04):  302-30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3
    摘要 ( )   PDF (4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亚精胺(SPD)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和对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研究SPD对HCT15和SW620(KRAS突变型)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凋亡的影响和HCT15和SW620对5-Fu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证明SPD处理HCT15和SW620的IC50分别为15.75±1.55 μM和7.11±0.37 μM,处理HT29 和SW48(KRAS野生型)的IC50分别为76.17±10.02 μM和64.40±5.61 μM;5 μM的SPD处理的HCT15和SW620形成的细胞克隆数量较对照组减少,尚未发现SPD处理HT29 和SW48形成的细胞克隆数量较对照组减少;1 μM的SPD处理后的HCT15和SW620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 μM的SPD处理 HCT15和SW620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联合使用SPD和5-Fu处理HCT15和SW620比单独使用5-Fu处理HCT15和SW620细胞的IC50更低;联合使用5 μM的SPD和5 μM的5-Fu处理HCT15和SW620比单独使用5-Fu处理HCT15和SW620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数量更少;1 μM的SPD联合5 μM的5-Fu处理HCT15和SW620比单独使用5-Fu处理肿瘤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更高;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证明SPD处理组的肿瘤体积比安慰剂组的肿瘤体积更小,SPD联合5-Fu处理组的肿瘤体积比单独使用5-Fu处理组的肿瘤体积更小;尚未发现处理组的ALT,AST和Cr水平高于安慰剂组。结论 SPD抑制KRAS突变的HCT15和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促进HCT15和SW620细胞凋亡,增强HCT15和SW620对5-Fu敏感性,抑制SW620皮下移植瘤生长并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刘晓清, 张育超, 王成立
    2023, 23(04):  309-31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4
    摘要 ( )   PDF (18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和验证预测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列线图。方法 从电子病历系统提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首先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即LASSO回归筛选出回归系数不为零的潜在影响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选择P<0.05的变量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并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分别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最终的列线图模型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入ICU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4个变量。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95%CI:0.771~0.801)和0.889(95%CI:0.873~0.899)。校准曲线和DCA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新的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只有4个预测因子,但预测性能较好。这种新型工具应用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加速患者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技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宋顺心, 郭硕浩
    2023, 23(04):  315-31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5
    摘要 ( )   PDF (10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技术(FTS)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110例,对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传统临床路径治疗,加速康复外科组(FTS组)行加速康复外科程序进行围手术期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血常规、胰岛素抵抗指数、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数字评价表(NRS)评估患者腹痛、腹胀等相关临床指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皮质醇、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FTS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更高,胰岛素抵抗指数、皮质醇、CRP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TS组患者的NR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中吻合口瘘1例、尿路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中吻合口瘘2例,3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FTS与技术,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
    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分析
    叶俊杰, 胡波涌
    2023, 23(04):  320-32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6
    摘要 ( )   PDF (10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我院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HIV感染并需在限期内接受骨科手术的37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骨科手术治疗,收集围手术期的患者基本资料与免疫指标变化资料,分析免疫指标变化的波动,把发生SSI的9例(24.3%)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SSI的28例(75.7%)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术后发生SSI的相关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新发现HIV感染患者12例,既往已确诊HIV患者25例,其中未规范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患者占16例;感染染组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CD4、术后7天CD4、术后14天CD4、术后14天病毒载量、入院HCT与HGB、术后3天HCT与HGB,7天HCT与HGB,14天HCT与HGB、术后7天ALB,术后14天ALB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对是否出现SSI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术后3天HCT、术后14天CD4对是否出现SSI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 HIV患者在接受限期骨科手术时,术后发生SSI受多因素影响,但与术前病毒载量及CD4高低无关,与手术创伤大小、围手术期内病毒载量及CD4的波动密切相关。
    肱骨髁上骨折后力学改变与畸形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封挺, 曾峻, 李军, 陈云辉, 杜桃
    2023, 23(04):  326-33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7
    摘要 ( )   PDF (10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后力学改变畸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至2022年在我院就诊的5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有患者均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将随访6个月时并发肘外翻和肘内翻的患儿分为畸形愈合组(n=10),未发生并发肘外翻和肘内翻的患儿分为正常愈合组(n=44),比较2组患儿术前、复位后、随访6个月时的肱骨小头前倾角、Baumann角、提携角、肱骨远端扭转角,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复位后、随访6个月时提携角与肱骨小头前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肘关节畸形愈合的力学因素。结果 术前畸形愈合组中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提携角均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畸形愈合组肱骨小头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Baumann角与肱骨远端扭转角与提携角呈明显负相关(P<0.05);复位后,两组的肱骨小头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与提携角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随访6个月时,Baumann角与提携角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复位后的肱骨小头倾角、术前Bauman角、复位后Bauman角、随访6个月时提携角、术前肱骨远端扭转角均是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发生畸形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复位后肱骨小头倾角、术前Bauman角、复位后Bauman角、随访6个月时提携角、术前肱骨远端扭转角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发生畸形愈合有关。
    糖尿病足截肢危险因素社区预测模型探讨
    祖力皮亚·努尔买买提, 古力加乃提·麦麦吐逊, 麦吉米·司马义, 艾尔夏提·依布拉音
    2023, 23(04):  332-33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8
    摘要 ( )   PDF (16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社区(乡村)医务所可获取的糖尿病足(DF)疾病信息,分析截肢结局的危险因素,以便早发现基层高危DF并及早专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403例DF患者,分析截肢组与非截肢组临床信息,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截肢风险,确定DF截肢危险因素。结果 病程、既往DF手术史、血糖控制情况、吸烟、Wagner分级、踝肱指数(ABI)和发热等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超过10年(HR=2.439, 95%CI:1.180-5.050,P=0.016)、DF手术史(HR=2.403,95%CI:1.540-3.745,P<0.001)、血糖控制差(HR=1.879,95%CI:1.259-2.898,P=0.002)、吸烟(HR=1.644,95%CI:1.085-2.487,P=0.019)、Wagner 3-5级(HR=1.980,95%CI:1.314-2.985,P=0.001)以及低血红蛋白(HR=1.027,95%CI:1.011-1.044,P=0.001)是截肢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超过18年(HR=2.544,95%CI:1.055-7.874,P=0.037)、DF手术史(HR=2.525,95%CI:1.757-4.608,P=0.034)是DF大截肢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本研究建立的Cox比例风险模型,DF手术史、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吸烟、Wagner分级、ABI及血红蛋白等廉价、易获取指标,可作为DF截肢的预警指标,可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采纳。
    病例报道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导致反复的心包积液:病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刘丛勇, 张露, 江慧琦, 高敏楠, 李婧雯, 石展岳, 杨艳旗, 郑俊猛
    2023, 23(04):  337-34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09
    摘要 ( )   PDF (3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因其高死亡率、早期诊断困难和缺乏有效治疗,预后非常差。早期诊断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本文报道一位38岁男性,患者以持续性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持续三个月,最终被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在临床诊断为无转移的右心房血管肉瘤后立即进行手术切除,并用牛心包补片重建右心房。术后病理证实了术前的临床诊断,为中度分化的原发性右心房血管肉瘤。术后患者接受了三个疗程的多西他赛化疗,术后4个月发现肺转移和局部复发,于术后7个月去世。对于有复发或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的患者,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CTA和MR等检查,以早期检测和诊断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乳腺腺样囊性癌两例并文献复习
    武霄勇, 闫学敏, 张佳谊, 文锦旭, 祝嘉, 王跃欣
    2023, 23(04):  343-34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10
    摘要 ( )   PDF (15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升对乳腺腺样囊性癌(ACCb)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和2020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ACCb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78岁和56岁,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39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ACC为罕见的一种三阴性乳腺癌,它的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的体征都不典型,容易误诊,确诊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是三阴性乳腺癌中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
    综述
    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钱均霖, 汤宏涛, 林葳, 胡泽民
    2023, 23(04):  347-35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11
    摘要 ( )   PDF (10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中国学者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性地将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应用于肝癌灌注化疗中,FOLFOX-HAIC及其联合方案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FOLFOX-HAIC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LCBDE及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结石复发风险因素
    李鹏成, 于瀚翔, 脱红芳, 温军业, 王超超
    2023, 23(04):  353-35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12
    摘要 ( )   PDF (10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的复发率为4%~25%。近年来,复发率有上涨的趋势,因此,防止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并了解其危险因素就成为了临床医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取石术(ERCP)以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最常用外科治疗手段。两种术式的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同时影响结石复发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两种术式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不同,旨在从外科医师的角度上探究如何最大程度上降低结石复发的概率,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生物治疗联合外科治疗克罗恩病肛周病变的策略和进展
    姚潇, 高金波
    2023, 23(04):  360-36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4.013
    摘要 ( )   PDF (10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瘘管型肛周克罗恩病(PFCD)的治疗仍然是炎性肠病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尽管研发了一些新的治疗,例如引入生物疗法,包括最有前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领域,但仍然缺乏最有效的治愈的方法。外科手术仍然是PFCD的最主要方法,且每个治疗方案均根据不同患者采用的个性化治疗。内窥镜治疗技术的应用、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多学科的合作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