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4-06-20
    上一期   
    论著与临床研究
    增强CT细胞外体积分数预测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
    刘立强, 李文滨, 叶会霖
    2024, 24(03):  141-14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1
    摘要 ( )   PDF (58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细胞外体积分数(ECVf)对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因胰腺癌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使用多层探测器CT扫描仪行多期增强CT扫描,获取平扫期与平衡期图像,通过公式计算胰腺癌病灶ECVf。根据ECVf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ECVf和低ECVf两组,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并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以预测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结果 高ECVf组较低ECVf组具有更长的OS(P=0.002)和DFS(P=0.024)。高ECVf组和低ECVf组的中位OS分别为32.0个月和20.3个月,中位DFS分别为20.7个月和12.3个月。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等于0.854、0.802、0.707。结论 ECVf可以作为胰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的MRI动态增强评估肝纤维化的研究
    曾坤杰, 段小慧, 颜卓恒, 曾佳乐, 赖朝奇, 苏赟
    2024, 24(03):  150-15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2
    摘要 ( )   PDF (20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GRASP)技术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肝脏局灶性病变切除的患者,并获得肿瘤周围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基于GRASP的DCE-MRI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包括动脉血流量(Fa)、门静脉血流量(Fv)、总血流量(Ftotal)、动脉流量分数(AF)、细胞外平均通过时间(MTT)、细胞外容积(ECV)。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参数对比采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用于评估DCE各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用于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 对76名参与者(男性64名)的DCE-MRI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与非晚期(S≤2)患者相比,晚期患者(S≥3)的Fv降低(125.1 vs. 104.26 mL/100 mL/min,P=0.026),AF升高(45.24 % vs. 51.89 %,P=0.025),ECV增加(35.46 vs 40.44 mL/100 mL,P<0.001)。各纤维化分期中,Fv随着分期的增加而降低(r=-0.326,P=0.004),AF(r=0.317,P=0.005)与ECV(r=0.569,P<0.001)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加。Fv鉴别晚期与非晚期肝纤维化的截断值为145.13 mL/100 mL/min,AUC为0.651(95% CI:0.524~0.778,P=0.013),AF的截断值为42.97%,AUC为0.652(95% CI:0.521~0.782,P=0.013),ECV的截断值为37.72 mL/100 mL,AUC为0.776(95% CI:0.664~0.888,P<0.001)。结论 基于GRASP的DCE-MRI定量参数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及分期。
    基于GEO数据库的脓毒症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探究
    易小玲, 顾杨, 李莉, 余涛
    2024, 24(03):  157-16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3
    摘要 ( )   PDF (68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有无脓毒症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识别脓毒症诱发ACLF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GSE142255的基因表达谱,根据有无脓毒症分为ACLF组和脓毒症诱发的ACLF组,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功能通路富集分析(GO、KEGG、GSEA)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 共鉴定出8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71个,下调基因512个。GO、KEGG、GSEA主要富集体液免疫应答、补体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Notch信号通路等。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脓毒症诱发ACLF的差异基因,其通过免疫反应中的体液免疫应答、补体激活及Notch信号通路等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未来可作为脓毒症合并ACLF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指标。
    以孟德尔随机化探究MMPs与乳腺癌的因果关系
    韩稚人, 朱祥平, 韩北南, 翁海燕, 杨琼
    2024, 24(03):  162-17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4
    摘要 ( )   PDF (79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以公开发表的MRC-IEU数据库中990名欧洲人的501 428个与血浆MMPs水平相关的基因变异作为反映暴露水平的工具变量,并以FinnGen第10版数据库中201 633名乳腺癌患者的19 674 639个基因变异作为反映结局水平的工具变量,对二者进行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以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式法作为次要补充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分型的MMPs与乳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Cochran's Q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工具变量的水平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是否存在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MMPs对乳腺癌的影响:逆方差加权法检测结果显示,MMP-7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呈反向因果关联(OR=0.95,95%CI:0.92~0.99,P<; 0.05);其余MMPs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未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Meta分析显示,血浆MMPs的整体效应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未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乳腺癌对MMPs的影响:逆方差加权法检测显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与MMPs的表达水平未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结论 MMPs的整体效应未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但是MMP-7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系,随着MMP-7 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MMP-7可能是MMPs中与乳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的保护因子,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基于超声图像及尿液细胞学构建膀胱癌多模态人工智能诊断模型
    吴少聪, 沈润楠, 王良玉, 吴少旭
    2024, 24(03):  175-18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5
    摘要 ( )   PDF (3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是否可以基于超声图像及尿液细胞学构建多模态人工智能诊断模型,提升诊断敏感性,并辅助减少膀胱镜的使用。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从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份同时行膀胱超声检查及尿液细胞学检查的2056名患者进行模型训练及验证。金标准基于患者的组织病理结果进行确定,阴性患者需要进行6个月的随访以确定未患癌。基于ResNet(残差神经网络)模型以及超声影像构建了膀胱癌人工智能(AI)诊断模型,使用在ImageNet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权重作为模型权重的初始化,并采用随机梯度下降和交叉熵损失进行网络权重调整和算法优化,当超声AI模型输出诊断评分后,将其与尿液细胞学诊断结果及临床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诊断模型并为每个个体输出最终诊断概率。最终在验证集以及亚组(包括不同分期、分级、临床场景)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终的多模态模型将命名为BCaUSNet(膀胱癌超声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结果 BCaUSNet模型在验证集中的诊断敏感性为0.896(95%CI:0.839~0.938),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0.891~0.942)。在复发监测场景中,模型的敏感性可达到0.821(95%CI:0.631~0.939),阴性预测值可达到0.896(95%CI:0.773~0.965),这可以在有较高把握的程度上辅助减少60%的膀胱镜使用。在尿液细胞学难以诊断的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及低级别肿瘤中,BCaUSNet模型敏感性分别提高至71.4%及93.3%。在超声较易漏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小肿瘤(<1.5 cm)中,BCaUSNet模型敏感性分别提高至89.5%及87.5%。结论 基于超声图像及尿液细胞学构建膀胱癌多模态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膀胱癌的漏诊、减少膀胱镜的使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用以及创新意义。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的效果分析
    张杨毅, 丁珞洲, 雒虹郦, 刘策, 任佳, 马胜辉
    2024, 24(03):  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6
    摘要 ( )   PDF (9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纳米碳组(纳米碳混悬注射液治疗,n=46)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n=46),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纳米碳组的颈部淋巴结清扫个数(6.37±4.44)多于对照组(t=3.919,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56.5%)高于对照组(χ2=10.172,P=0.001),甲状旁腺误切率(6.5%)低于对照组(χ2=4.389,P=0.036)。纳米碳组术后7 d内低钙症状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χ2=4.842,P=0.028),且术后7 d内总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χ2=5.974,P=0.01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增加颈部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7 d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降低患者术后7 d内低钙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 A3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郑潮顺, 陈太秋, 郭跃跃, 何旭辉, 林懿辉, 陈彬勇, 林楚纯
    2024, 24(03):  187-19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7
    摘要 ( )   PDF (22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经皮与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分型A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74例单节段胸腰段A3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螺钉内固定组(38例)和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肌间隙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年。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经皮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21.6±19.4 min,而肌间隙组为91.7±19.3min(P<0.05)。经皮螺钉组术中放射次数(15.0±2.1)较经肌间隙组(5.1±1.1)多(P<0.05)。两组术后均能有效改善椎体角、椎体高度及VAS、ODI等临床评分。其中经肌间隙组在椎体夹角、cobb角更优(P<0.05)。经皮螺钉组发生一例切口愈合不良,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与椎弓根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 A3型骨折,经肌间隙组术中放射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更优,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应用对PPH术后舒适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覃福兴, 黄泽汉
    2024, 24(03):  193-19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8
    摘要 ( )   PDF (9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痔疮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应用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PPH的患者380例,随机分为4组:C组(鞘内0.5%罗哌卡因15 mg)、LDA组(鞘内0.5%罗哌卡因15 mg+右美托咪定5 μg),LDB组(鞘内0.5%罗哌卡因15 mg+右美托咪定7.5 μg)和LDC组(鞘内0.5%罗哌卡因15 mg+右美托咪定10 μg),每组95例。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腰麻镇痛时间、差异性镇痛时间,术后6 h、12 h、24 h、使用镇痛药即刻在静息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LDA组、LDB组、LDC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腰麻镇痛时间、差异性镇痛时间均比C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组、LDB组、LDC组术后6 h、12 h、24 h和使用镇痛药即刻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比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是PPH术后舒适化医疗安全且有效的鞘内佐剂,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和频率,是实现PPH术后舒适化医疗的有效方案,7.5 μg右美托咪定鞘内应用可获得更满意的差异性镇痛时间。
    病例报道
    难治性克罗恩病肛瘘合并严重感染的成功管理经验总结(1例报告)
    阮剑敏, 李永洁, 林洁梅, 刘莉
    2024, 24(03):  199-20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09
    摘要 ( )   PDF (23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1例克罗恩病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重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克罗恩病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患者经内科治疗与护理65天后情况好转出院。结论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肛周脓肿,临床治疗棘手,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多学科联合治疗及个体化管理措施。
    胫后肌腱阻挡致内踝骨折难复位1例报道
    司银聪, 吴桢, 王勇
    2024, 24(03):  206-20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3.010
    摘要 ( )   PDF (60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