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论述
    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林喜锋 邹荣军 陶俊 华平
    2017, 17(06):  631-64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1
    摘要 ( )   PDF (13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呈现为进行性左心室或双心室纤维化扩大伴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是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脏移植的常见指征。新近的观点认为干细胞治疗对DCM具有显著疗效,有望逆转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心室结构,改善心功能。本文基于新近的临床研究,将从干细胞类型、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着重探讨干细胞治疗对DCM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展望其临床前景。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断裂的诊断与治疗
    邓德钧 李志忠
    2017, 17(06):  636-64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2
    摘要 ( )   PDF (10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后-外旋型或WeberB型踝关节骨折存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不稳定性骨折通常在腓骨骨折的同时存在内踝的骨折或三角韧带的撕裂。现在的共识是对于不稳定型的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内侧韧带撕裂的诊断有很多研究,但对于评估内侧韧带撕裂的最合适方法仍未达成共识。由于外旋引起的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数量要远比过去想象中的多。在Lauge-Hansen分型中,根据损伤的机制可以提供可能的韧带损伤的信息。通过X线的表现,运用Lauge-Hansen分型系统在评估三角韧带是否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考究。体格检查、应力位X线片、MRI、关节镜、B超现在已用于踝关节骨折中内侧副韧带的完整的评估,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一种是便宜、简便、可靠的。现在临床医师习惯使用重力应力试验进行评估,对于可疑的病例,行关节镜探查是非常有价值的。最新的观点认为单纯腓骨骨折,可仅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合并外踝骨折的三角韧带撕裂进行修复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证据证明暴露并修复三角韧带对内踝结构有影响。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治疗
    黄晨 徐煜宇 梁健 盛明 徐桂彬 李逊
    2017, 17(06):  640-64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3
    摘要 ( )   PDF (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给老年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本文将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膀胱镜鞘过粗、手术操作暴力、手术切除速率慢、电流返流灼伤、尿路感染等。目前最佳治疗方式仍有许多争议,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尿道扩张术(金属探条尿道扩张术、高压球囊尿道扩张术等)、腔内尿道狭窄内切开术(钬激光、冷刀尿道狭窄内切开等)、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膀胱黏膜、阴茎皮瓣、组织工程移植物)等。

    论著与临床研究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ANZ生存预测模型的验证
    邝钰雯 彭皓玮 赵健丽 林潇 江骏荣 柴洁 汪颖 姚和瑞
    2017, 17(06):  645-64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4
    摘要 ( )   PDF (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ANZ模型。方法 收集本中心104例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拟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利用ANZ模型预测该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该模型对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的鉴别能力和准确性。结果ANZ模型对本中心10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外验证的C-index为0.61(0.53,0.70),calibrationplot提示模型预测生存时间与实际生存时间的拟合度稍差。结论 ANZ模型对本中心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拟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效能欠佳,可能不是一个适合中国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未来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中国患者人群、具有更全面建模因素的晚期乳腺癌生存预测模型。
    感染因素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曾芷晴 劳丽燕 陈嘉宁
    2017, 17(06):  649-65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5
    摘要 ( )   PDF (15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感染因素(细菌脂多糖,LPS)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状态和功能。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应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建立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用MTT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用ELISA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用q-PCR检测成纤维细胞中MMP9,MMP1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IL4诱导的M2型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够显著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HFF)高表达活化标志物α-SMA,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大量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而感染因素LPS则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向M1表型活化,而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并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论 感染因素能够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有望改善伤口愈合不良。
    环状RNA-circ-VCAN在胶质瘤细胞中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黄佐於 谢琳 欧阳乐平 何明亮 刘家豪 刘安民
    2017, 17(06):  654-66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6
    摘要 ( )   PDF (13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环状RNA-circ-VCAN在胶质瘤中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 荧光定量PCR验证环状RNA-circ-VCAN在正常胶质细胞以及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核质分离实验验证circ-VCAN在细胞核质分布情况;RNaseR消化线性RNA实验验证circ-VCAN对RNaseR消化的抵抗能力;构建敲低环状RNA-circ-VCAN的U373和T98G瞬时转染细胞株;CCK8实验检测敲低环状RNA-circ-VCAN后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blot检测NF-κB通路蛋白P-P65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胶质细胞(HA1800)相比,环状RNA-circ-VCAN在胶质瘤细胞(尤其是在U373和T98G)中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质分离实验证明circ-VCAN主要存在细胞质中;circ-VCAN能抵抗RNaseR的消化;CCK8实验证明敲低circ-VCAN能抑制U373和T98G的细胞增殖(P<0.05);Westernblot检测敲低circ-VCAN后的U373和T98G细胞显示NF-κB通路蛋白P-P65表达水平减少。结论 在胶质瘤细胞中敲低circ-VCAN能减慢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提示circ-VCAN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脑电监测α变异百分率与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 90天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刘锦仪 雷伟健 欧阳婵 余炳坚
    2017, 17(06):  658-66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7
    摘要 ( )   PDF (1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持续监测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层脑电定量参数α变异百分率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在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90天的临床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常规行定量连续脑电监护及临床诊治。记录患者入院24h、48h、72h的平均α变异百分率,并对入组病人入院时及发病90天进行NIHSS评分、GCS评分、CNFD评分;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间α变异百分率的差异及与重型急性脑梗死90天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α变异百分率与受累的大脑半球相关,病变侧大脑半球的α变异百分率较非病变侧大脑半球α变异百分率低;入院后72h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α变异百分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②预后良好组入院0~24h(t=2.741,P=0.013)、24~48h(t=2.345,P=0.035)、48~72h(t=3.386,P=0.001)的平均α变异百分率(病变侧)均值较预后不良组明显增高;Spearman分析中提示,发病早期的病变侧α变异百分率(0~24h、24~48h,48~72h)与良好预后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7,P<0.001;r=0.489,P<0.001;r=0.418,P<0.001。③入院0~24h、24~48h、48~72h病变侧α变异百分率均对良好预后具有辨别预测能力,ROC曲线分析当α变异百分率≥20%时预测良好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68.4%、63.2%、63.2%、特异性分别为66.7%、75.0%、91.7%。结论 α变异百分率与重型急性脑梗死90天良好预后呈正相关。临床上有望通过连续脑电监测α变异百分率这一定量化脑电参数,以预测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90天的病情转归。
    长链非编码RNA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对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
    林泽伟 曾兵 叶会霖 程帝 刘吉奎
    2017, 17(06):  665-66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8
    摘要 ( )   PDF (1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DQ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hRNA干扰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克隆形成和成球培养实验观察其对SMMC7721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4±0.34 vs 1.8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NA转染可显著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P<0.05)。实验组细胞(sh-Lnc-DQ)克隆形成数为43.62±5.35,较对照组(sh-NC)显著减少(94.3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球培养实验显示sh-Lnc-DQ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成球能力(P<0.05)。实验组细胞CD133+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织(2.32%±0.25% vs 9.24%±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DQ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Lnc-DQ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干性功能。
    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穿孔患者治疗中对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及近期结局的影响
    王希 袁乐生 刘习红 李文煜 肖凌晖 曾惠明 王骅 谢维
    2017, 17(06):  669-67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9
    摘要 ( )   PDF (8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处理结直肠穿孔中对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穿孔患者78例,术中根据患者腹部情况,除有明显腹胀、反复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气腹者,均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腹腔条件、George腹腔污染分级、病灶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将患者是否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作为研究因素,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包括直接开腹+中转开腹病例)(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结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方面,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恢复情况在术后第3d及第7d较开腹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可腹腔镜探查的前提下,对于腹腔条件好、污染程度轻的结直肠穿孔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安全,创伤小,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轻。
    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41例高危人群急性胆囊炎
    邝乃乐 伍隽华 许洁娜 左超海 余杰雄
    2017, 17(06):  674-67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0
    摘要 ( )   PDF (9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治疗高危人群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41例高危人群急性胆囊炎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TGBD,术后2例出现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院外出现导管脱落,因症状好转,患者不同意手术而未进一步治疗;3例因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6例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拔除引流管。以上病例随访6~24月未见胆囊炎急性发作。29例顺利接受LC术,无中转开腹病例。PTGBD后2周~3月施行LC,平均手术时间74.9±67.3 min,术中出血约7.2±9.2 mL,术后住院时间2.6±2.1天,术后有1例出现腹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无胆道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胆囊壁厚度与LC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5(P=0.013)。结论 彩超引导下PTGBD可有效控制胆囊急性炎症,为后续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造条件。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吴祖光 邓国明 张耀明 刘宏涛 李志旺
    2017, 17(06):  678-68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1
    摘要 ( )   PDF (8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22例,开腹21例。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总的手术时间长(414.0±31.0 min vs. 263.8±34.4 min,t=11.634,P<0.001),但术中出血量少(176.0±50.4 mL vs. 290.8±41.9 mL,t=-6.613,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4.9±0.7d vs. 6.7±0.8 d,t=-5.724,P=0.025),术后住院时间短(17.3±2.0 d vs. 21.3±3.2 d,t=-3.514,P=0.002),二组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样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而且安全可行。
    经内镜胆道支架选择方式对恶性胆总管梗阻的疗效分析
    刘晖 楚春香 吴青松 赵家锋 陈小飞
    2017, 17(06):  681-68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2
    摘要 ( )   PDF (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各胆道支架选择方式对不同病因恶性胆总管梗阻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因恶性胆总管梗阻行ERCP术置入胆道支架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入胆道支架的不同,所有病例分为金属支架组(A组,n=16)、单塑料支架组(B组,n=17)和多塑料支架组(C组,n=14),观察三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相关费用。结果 对于胰腺癌型,A组和C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明显比B组长(P<0.05),且A组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管癌型和壶腹周围癌型,A组和C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明显比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同病因的恶性胆总管梗阻患者,选择个性化胆道支架治疗方案,既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又降低医疗费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节省成本。
    改良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实践
    严伟华 谭杏映 伍志辉
    2017, 17(06):  684-68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3
    摘要 ( )   PDF (9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探究改良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患者来源于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接诊的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快速康复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的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3.31±1.0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5.2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和缩短了住院时间。
    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比较研究
    孔连广 曹杰智
    2017, 17(06):  688-69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4
    摘要 ( )   PDF (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研究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传统开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根据入组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行腹腔镜经腹ISR手术,对照组患者45例行传统开腹IS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死亡率以及肛门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85.3±15.9 min、2.6±0.2 d、6.2±1.1 d、7.6±1.2 d)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223.0±21.4 min、3.3±0.4 d、7.6±1.0 d、9.68±0.6 d),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7.3±12.5 mL、4.4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14.6±30.2 mL、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4.44%、2.22%、0.00%、2.22%)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0.00%、15.56%、11.11%、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紧迫感、排便频率以及排便困难都低于对照组患者,Wexn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经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广东省阳江市不同龄段及职业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梁永圣 黄少卓 刁德昌
    2017, 17(06):  692-69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5
    摘要 ( )   PDF (24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省阳江市不同龄段、职业及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肿瘤科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随访5年的168例该市籍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因素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期内共有101例死亡,患者的生存区间为2~70+月(删失),5年总体生存率为3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长于于中老年(P<0.05),脑力劳动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体力劳动者(P<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期长于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P<0.05)。结论 年龄、施行开腹手术、从事脑力劳动,是影响该市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3个危险因素。
    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7例
    毛建雄 肖东 徐皓中 崔雄俭 张翅 储冬冬 王秀良
    2017, 17(06):  696-69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6
    摘要 ( )   PDF (2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 的 探讨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 方法 脐下脐上分别切5mm及3mm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mm及3mmtrocar,在疝囊颈投影的皮肤位置切1mm切口,自该切口刺入带线疝针,疝针在腹膜外沿疝囊颈后方走行,疝针通过精索血管后针尖即可穿过腹膜进入腹腔,用腹腔镜钳将疝针上的线牵拉进入腹腔足够长。将疝针沿原隧道缓慢退出,至退到腹膜外原进针垂直位置后将疝针沿疝囊颈的外侧走行,于疝囊颈后方出线处出针,将腹腔内留的线穿过疝针上方的线与疝针之间的间隙,腹腔外轻拉疝针与缝线,将腹腔内的线带出,并剪断,并分别打结,完成疝囊单隧道双线高位结扎。结果 427例中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218例,占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51.2%。单侧手术平均时间约8.5分钟,术后脐部少量渗血5例,无阴囊、腹股沟血肿等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1天,术后312例随访3月~24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线结反应,术后内环处未扪及线结。结论 腹腔镜带线直针疝囊单隧道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
    胰岛素瘤5例诊治体会
    伍刚 李莉
    2017, 17(06):  699-70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7
    摘要 ( )   PDF (8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我科近10年收治的5例胰岛素瘤(insulinoma)的治疗经过,结合本领域的诊治技术进步而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收治的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结果 胰岛素瘤人群总体发病率低,虽常有门诊误诊但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能确诊。结合术中超声定位行外科根治切除为最佳治疗手段,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胰岛素瘤发病率低但值得临床医生重视。虽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具体肿瘤特点而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Ki-67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钼靶BI-RADS分级的关系
    涂应兵
    2017, 17(06):  701-70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8
    摘要 ( )   PDF (9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Ki-67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钼靶BI-RADS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9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钼靶BI-RADS分级资料。结果 Ki-67指数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钼靶BI-RADS分级、ER、PR、HER-2及浸润性导管癌WHO分级均有关(均P<0.05),与年龄无关(P>0.05)。髓样癌Ki-67指数平均值(61.47%)大于浸润性导管癌(36.26%)、粘液癌(15.10%)、浸润性小叶癌(20.62%)及导管内癌(12.53%)(均P<0.05)。浸润性导管癌Ki-67指数平均值大于粘液癌及导管内癌(均P<0.05)。LuminalB型(35.43%)、HER-2阳性型(39.58%)及三阴性型(57.26%)Ki-67平均值均大于LuminalA型(7.23%)(均P<0.05),LuminalB型Ki-67平均值小于HER-2阳性型(P<0.05)。三阴性型Ki-67平均值大于非三阴性型(30.20%)(P<0.05)。结论 Ki-67指数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钼靶BI-RADS分级均有关,对乳腺癌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食管尖锐异物取出过程中透明帽的应用效果和经验
    左海军 江堤 虞晓群 苏剑东 孙贤久 廖素环
    2017, 17(06):  706-70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9
    摘要 ( )   PDF (1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透明帽在食管尖锐异物取出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取出的食管尖锐异物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16~82岁。无透明帽辅助胃镜取出组54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取出组70例。比较两种治疗的视野清晰率,异物取出时间、成功率、粘膜损伤发生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明帽辅助组患者异物取出平均时间为(234.14±67.38)秒,无透明帽辅助者取出平均时间为(337.11±116.61)秒,前者比后者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取出成功率及视野清晰率优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患者粘膜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透明帽辅助取食管尖锐异物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野清晰可及成功率,降低粘膜损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直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郭雄图 袁南贵 罗卫民 闫雪静 胡玉萍
    2017, 17(06):  709-71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0
    摘要 ( )   PDF (1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branched-chainaminoacidtransferase-1,BCAT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至2010年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4例乳腺癌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标本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中BCAT1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CAT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BCA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68.9%vs35.0%,P<0.05)。BCAT1高表达组中进展期T分期、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比例明显高于BCAT1低表达组,而且肿瘤直径较大(分别χ2=6.228、6.894、7.415、6.210,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CA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9%和82.6%,Log-rank检验提示BCAT1低表达组的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高表达组(χ2=5.209,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BCAT1的蛋白表达上调。BCAT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预后不佳呈正相关。BCAT1是乳腺癌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广州市区新生儿及6个月内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病率的超声筛查
    吴宝杰 余升华 陈惠润 胡汉生 梁少珍 朱珺琳
    2017, 17(06):  714-71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1
    摘要 ( )   PDF (1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 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 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Pavlik 吊带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
    胡汉生 余升华 吴宝杰 陈惠润 梁少珍 朱珺琳
    2017, 17(06):  718-72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2
    摘要 ( )   PDF (1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病理分型,9髋为Ⅱb型,6髋为Ⅱc型,2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间隔2周复诊1次,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6~20周,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7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1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II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能早期得到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谢琳 李凯舒 田立美 余玉银 徐顺鹏 程彦
    2017, 17(06):  721-72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3
    摘要 ( )   PDF (9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与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以是否辅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钻孔引流术后辅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12周,对照组单纯行钻孔引流术,然后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第8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8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151),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则优于对照组(Z=-2.413,P=0.016)。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术后第8周KPS评分,观察组平均评分(92.78±9.74)高于对照组(87.19±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36)。结论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术,且血肿复发率低,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适量失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 D-二聚体的影响
    何颖宜 罗程 程平瑞
    2017, 17(06):  725-72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4
    摘要 ( )   PDF (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适量失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时效性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择期初次行THA患者,按照术中失血量+术后6h引流量介于人体总量10%~20%的筛选条件分两组:自体血回输组(ABT组)和异体输血组(AT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前(T0)、术后第1天(T1)、3天(T2)、7天(T3)、14天(T4)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 组内比较:术后FIB、DD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方法交互作用,PLT、PT、INR、APTT、FIB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DD含量在T1、T2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自体血输注与异体血相比,其凝血功能、血栓形成影响相当;两组术后FIB、DD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手术入路对显微切除中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影响
    曾海勇 李百升 罗洪海
    2017, 17(06):  729-73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5
    摘要 ( )   PDF (8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 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刘旭臣 陈剑萍
    2017, 17(06):  733-73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6
    摘要 ( )   PDF (10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臭氧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较于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Macnab标准情况、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Macnab标准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及下肢的神经传递。
    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效果观察
    彭吉才 罗自通 于萌蕾 曹亿 朱颉 黄都平 杨涛
    2017, 17(06):  737-74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7
    摘要 ( )   PDF (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否能够减少肾绞痛的发作,促进结石排出。方法 将80例接受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给观察组予诺仕帕片+舒泌通胶囊口服,对照组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观察两组排石效果,肾绞痛发作频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以及止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体ESWL后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效果良好,减少了肾绞痛发作。
    精索静脉曲张显微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疗效对比
    李毅 林成楚 汪志伟
    2017, 17(06):  739-74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28
    摘要 ( )   PDF (8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评价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65例应用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64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不育症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正常完成,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显微手术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时间,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3个月复诊:84例精子活力改善(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45例(45/65),腹腔镜手术组39例(39/63)(P>0.05)。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结果:21例精子活力改善(与上次复查结果对比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17例(17/52),腹腔镜手术组6例(6/55)(P<0.05)。术后12个月与6月数据接近。结论 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在术后疗效方面优于腹腔镜手术。
    脑膜瘤手术/放疗后复发率的调查与分析
    卓少伟 黄柳军 郭少雷 林小义 张准仪 师少春 蔡树嘉
    2017, 17(06):  742-75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29
    摘要 ( )   PDF (9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手术或放疗后脑膜瘤的复发率范围。方法 通过作者2012年12月~2016年12月,27例脑膜瘤手术后随访资料,以及经过文献查询14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共有2048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结果 WHOⅠ级脑膜瘤的复发率为0.00~2.36/100人年,WHOⅡ级脑膜瘤为7.35~11.46/100人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人群的异质性,报道复发率是变化的、复杂的,涉及到Simpson分级、纳入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剂量等;如预期的那样,当控制诊断时间时,WHOⅡ级脑膜瘤一般具有比WHOⅠ级更高的复发率。结论 脑膜瘤复发率较难准确预测,各研究报告差异较大可能与治疗的选择和过程有关,需要更严格地的报告脑膜瘤患者的复发率、患者个体WHO分级和Simpson分级的准确性,以保证分析的数据稳定和准确。
    综述
    肝癌的多模式治疗
    卢杰 任慧青
    2017, 17(06):  747-75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30
    摘要 ( )   PDF (8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尽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显著改善,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我们依据巴塞罗那分期系统,不同的外科手术、放射超声介入和非介入治疗被确定为肝癌的多模式治疗。BCLC系统被用来作为决策指南,但是它在决定患者治疗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而不是完全根据指南确定。本篇综述对目前肝癌的常见治疗进行总结。
    外科护理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刘凌云 王若梅 白玛取次
    2017, 17(06):  75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31
    摘要 ( )   PDF (8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耻感现状;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广州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34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耻感。结果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内在羞耻、社会排斥、经济歧视、社会隔离;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家庭人月均收入水平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耻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身者(含未婚/丧偶/离异)病耻感较已婚者明显,文化程度越低越明显;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越低病耻感越明显。而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及职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耻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耻感处于较高水平,且以内在羞耻感最为突出。单身(含未婚、离异和丧偶)的慢性乙肝患者,其病耻感水平明显高于已婚者;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越低,其病耻感越高;人均月收入越低,其病耻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