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论文重合率自检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4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与临床研究
TRIM5与恶性肿瘤不良预后相关性及其在胰腺癌恶性表型中的作用研究
李伟凡, 黄松音
2024, 24(05): 263-27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1
摘要
(
41
)
PDF
(1194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三结构域蛋白家族5(TRIM5)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方法
从TCGA、TARGET 及GTEx数据库获取TRIM5泛癌基因表达谱、体细胞突变数据和临床相关信息。利用R软件包分析TRIM5与肿瘤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组异质性的关系。通过ESTIMATE和EPIC算法分析TRIM5在泛癌中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的关系。进一步对TRIM5相关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体外实验验证TRIM5对胰腺癌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TRIM5在胶质瘤、脑低级别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TRIM5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不良预后有关,如胶质瘤、脑低级别胶质瘤、胰腺癌等。TRIM5促进胶质瘤、脑低级别胶质瘤、胰腺癌恶性进展。TRIM5表达与肿瘤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同源重组缺陷、肿瘤新抗原和肿瘤突变负荷相关。TRIM5的表达与泛癌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如T细胞、巨噬细胞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等。TRIM5与泛癌中免疫调节基因显著相关,其中与免疫检查点基因大多数呈正相关,如PDCD1、CTLA4。基因富集结果显示TRIM5与细胞黏附,癌症相关信号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RIM5基因可显著降低PANC-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结论
TRIM5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其表达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浸润、基因组异质性等密切相关,上述结果提示TRIM5可能是一个新的、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无并发症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胸主动脉血管内主动脉修复的手术时机选择及临床特征分析
李婧雯, 石展岳, 傅媛, 马天较, 曾昭培, 李根, 郑俊猛
2024, 24(05): 276-28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2
摘要
(
48
)
PDF
(1202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无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单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被诊断为无并发症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598例。从发病到TEVAR之间的时限阈值为48小时,48小时内TEVAR被划分为急性早期组,超过48小时则划分为急性延迟TEVAR组。采用描述性推论统计以及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两组间的临床特征。
结果
本研究群体平均年龄54.00岁(45.25岁,61.00岁),其中男性患者503例(84.1%)。最常见的发病症状是胸痛(86.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92%
vs
79.6%,
P
<0.001)。最常见的住院并发症是形成内漏共有59例(9.9%)。急性早期组和急性延迟组在总死亡人数(20例,6.2%
vs
18例,6.5%,
P
=0.993)和主动脉相关事件(14例,4.3%
vs
7例,2.5%,
P
=0.336)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EVAR术后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94.7%和91.1%,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并发症B型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早期或急性期延迟TEVAR不影响术后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最终生存率,这类患者可以立即接受TEVAR,也可以在发病后通过药物调整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接受TEVAR,但在临床决策中应尽早识别可能从急性期早期或延迟的TEVAR干预中获益的无并发症B型主动脉夹层高危亚组,以免产生血管进一步撕裂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出现。
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对比HAIC联合仑伐替尼转化治疗肝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黄东东, 田丰, 方郁晖, 邱益霖, 何坤
2024, 24(05): 284-29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3
摘要
(
47
)
PDF
(1161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65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使用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与HAIC联合仑伐替尼转化切除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获得成功转化切除的65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和对照组(HAIC联合仑伐替尼),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65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 RECIST 1.1和mRECIST标准分别评估治疗,mRECIST标准,联合组PR 29例(74.4%),ORR 35例(89.7%),DCR 37例(94.9%);对照组,PR 9例(74.4%),ORR 17例(65.4%),DCR 24例(92.3%);总体中位生存时间约36个月,总体中位无复发生存期约28个月。其中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3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25个月。联合组的PR、ORR、PR、OS、R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05)。
结论
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可为中晚期HCC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优势,有效延长其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
腹腔镜无管化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连文清, 黄亚强, 黄红星, 钟睿, 曹彬
2024, 24(05): 291-29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4
摘要
(
37
)
PDF
(92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无管化肾上腺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6月~2024年7月收治的102例由同一诊疗团队医师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无管化组)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术后即刻或术后1天内拔除导尿管。59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放置切口引流管及导尿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等之间的差异。然后比较经手术入路分层后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无管化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小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热、肺部感染、腹胀、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基于不同手术入路的亚组分析显示,在经腹腔入路亚组,无管化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小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在经腹膜后入路亚组,无管化组在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腹腔镜无管化肾上腺切除手术能够明显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快速康复外科措施之一。
医用胶在微血管减压术中颅骨固定的运用研究
马文超, 邹林波, 叶锋, 吴小明, 杨与敏, 龙晓东
2024, 24(05): 296-30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5
摘要
(
49
)
PDF
(3819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MVD)手术中应用医用胶固定颅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MVD手术中使用医用胶粘合固定颅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颅骨固定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共纳入19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50(14.00,47.75)月。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骨瓣无明显吸收及移位,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中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1.01%)因三叉神经痛复发再次手术治疗,5例(2.53%)伤口脑脊液漏,1例(0.51%)伤口感染。
结论
医用胶应用于MVD术中颅骨固定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因其安全、廉价、简单、快速、体内不遗留异物、不影响影像学成像等优点。
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梁霞, 李泳兴, 刘晓清, 蒋莎莎, 傅艳妮
2024, 24(05): 301-30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6
摘要
(
34
)
PDF
(200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开发一种临床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34例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
n
=304)和内部验证集(
n
=130),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潜在变量,然后选择
P
<0.05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并用列线图进行展示。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分别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
结果
本研究发现,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输血、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入ICU、术后并发症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 (95%CI:0.859~0.838),验证集的AUC为0.864 (95%CI:0.794~0.934),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同时,校准曲线显示本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曲线表明模型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临床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能较好地预测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为减少住院费用、开展脊柱外科术后快速康复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人工智能的甲状腺癌病理图像分析预测BRAF-V600E突变
余婷婷, 朱晓彤, 郭丽芬, 李莉
2024, 24(05): 308-31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7
摘要
(
80
)
PDF
(2201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全玻片组织病理图像(WSI)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状态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该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开发了一种基于预训练ResNet50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自我注意机制从WSI中提取关键特征,构建了单任务二分类变量模型,预测患者的BRAF-V600E突变状态。共有30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用于模型训练,131例用于验证。模型性能通过ROC曲线下的AUC进行评估。同时分析BRAF-V600E突变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的关联。
结果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72和0.904,模型显示出高度的预测准确性。临床特征分析表明,BRAF-V600E突变在女性、55岁以下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中更为常见,突变阳性率与更高的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WSI模型在预测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方面表现优异,能够为患者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未来研究需整合多中心数据,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和泛化能力。
外科感染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粒淋比相关性研究
张乐, 王月玲, 白媛媛, 宋真, 鹿星伦, 吴玉龙
2024, 24(05): 314-31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8
摘要
(
35
)
PDF
(94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外科患者携带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情况,研究了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感染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从患者中分离出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方法检测
mecA
基因和PVL基因,并分析分离株的耐药性。各组根据
mecA
和PVL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同时选取10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WBC、CRP、NLR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于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7株。其中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PVL基因,大部分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期间患者WBC、CRP、NLR水平显著升高,PVL阳性组NLR水平显著高于PVL阴性组(
Z
=-2.26,
P
=0.02)。PVL阳性组和PVL阴性组之间的WBC和CR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与WBC和CRP相比,NLR对感染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NLR可作为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测指标。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大便次数变化在耐受性评估中作用的研究
丘宇茹, 蔡敏, 李子樱, 王吉文
2024, 24(05): 320-32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09
摘要
(
35
)
PDF
(934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耐受性评估方法的效能及大便次数监测变化的作用。
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EN前后的第1~7天的GRV、大便次数、腹围、膀胱压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异常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作为最早判定耐受依据的百分率。
结果
ICU患者早期EN不耐受的发生率为85.9%,最多见为大便异常,91.1%出现过日无大便,连续3天以上无大便为40.3%,腹泻占47.6%;不耐受组大便异常发生率90.2%,平均发生时间4.0天,第4天超过3天无大便和腹泻发生率均最高;作为最早判定不耐受依据中百分率由高往低依次为腹泻、膀胱压增加、超过3天无大便、GRV、腹围增加、腹胀。
结论
ICU患者早期EN不耐受的发生率为85.9%,作为早期识别EN不耐受的方法,无大便与腹泻均表现较好的评估价值,在ICU的EN中应予以重视。
病例报道
1例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髓样癌转移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艾青, 黄志恒, 翁煜景, 陈伟春
2024, 24(05): 326-32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10
摘要
(
39
)
PDF
(1613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1例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患者的诊疗过程,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以及免疫组化结果予以回顾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症展开分析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对文献报道病例资料的总结表明,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发病率罕见,病理上以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存在为显著特征,治疗方式参照甲状腺髓样癌,总体预后逊于乳头状癌但优于甲状腺髓样癌。当术前FNA考虑乳头状癌,而血清降钙素升高,这种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不一致时,应该警惕此类疾病。
肝移植围手术期使用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感染有效2例并经验分享
麦汉滔, 张克林, 郭瑞莲, 庄苏园, 何清
2024, 24(05): 330-33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4.05.011
摘要
(
40
)
PDF
(4631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病的可行性及分享相关临床经验。
方法
通过对我院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肺毛孢子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学习,总结毛孢子菌病的特点与诊疗要点,以及评估艾沙康唑治疗毛孢子菌病的可行性。
结果
两例患者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术,术前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更早地发现肺部毛孢子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效果不佳,均选择加用艾沙康唑联合治疗;病例1术后还合并肺部烟曲霉菌感染,使用艾沙康唑时间将近10个月,影像学上的双肺病灶有改善且多次真菌相关病原学结果阴性;病例2艾沙康唑治疗时长为2周,最后治愈出院。截至投稿日期,病例1患者已死亡,病例2患者仍存活。
结论
艾沙康唑是一种潜在有效治疗毛孢子菌病的药物,可为临床提供多一种选择。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相关下载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参考文献endnote模板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论文重合率自检
维普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