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08-20
    论著
    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蔡观福 姚学清 吴伍林 林锋
    2011, 11(04):  241-24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Heller手术的12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病人均完成腹腔镜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3(81~109)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23~48)ml,中位住院天数9(7~10)d。其中2例出现术中食管黏膜破损,经术中修补后均顺利愈合,全部病例围手术期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13(8~21)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成功率91.7%(11/12)。结论 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可靠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
    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人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
    钟锋 陈晓明 王金重 陈亚进
    2011, 11(04):  244-24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人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2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3~112min,平均72min。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积液、积血以及肠梗阻。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13~73个月,平均38.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可靠方法。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68例临床分析
    蔡育志 张彤 梁伟雄
    2011, 11(04):  246-24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68例(其中双侧疝26例,复发疝8例)行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5~89分钟(平均50分钟),住院时间4~7天;术后无切口感染;出现阴囊积液2例,予穿刺抽液后痊愈;术后疼痛轻,无明显腹股沟不适感;随访3个月至3年,无术后复发。结论 采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腹腔镜辅助在小切口下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陈上保
    2011, 11(04):  248-25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在小切口下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在小切口下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D2根治术,无中转开腹。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8例,手术时间(231±21)min,术中出血量(163±23)mL;根治性全胃切除6例,手术时间(322±25)min,术中出血量(320±28)mL。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16例,手术时间(203±26)min。结论 腹腔镜辅助在小切口下胃癌D2根治术在保留腹腔镜手术微创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难度,获得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床应用价值。
    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庄志浩 陶世明 霍景山
    2011, 11(04):  251-25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对照组,各组80例。阿加曲班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钙合尿激酶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阿加曲班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TT和APTT) 及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下肢DVT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手术操作空间的应用体会
    张伟耀 汤治平 丁纪伟 袁淑卿
    2011, 11(04):  253-25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手术操作空间的建立方法。方法15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先用肾上腺素盐水作为“膨胀液”皮下注射,通过乳晕旁小切口,用皮下分离棒穿刺皮下分离胸前皮瓣,然后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补充分离,完成皮下空间的制造。结果 皮下手术操作空间的平均制造时间为14.5 min ,制造手术空间平均失血量约5ml。术后胸前皮瓣平坦美观,除有5 例切口位于胸骨前正中者疤痕增生明显外,其余病人对外观均较满意。结论 这种建立手术操作空间的方法出血少、创伤小,避免了一些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一些缺陷,可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结石的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
    梁志宏 张建龙 王捷
    2011, 11(04):  256-25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其成因,总结降低其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10年收治的1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诊治结果。结果 13例残留胆囊管结石均为术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残留胆囊管,去除病灶。除1例术后轻微胆漏和1例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恢复外,其余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至2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治疗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唯一方法。严格精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残留胆囊管结石发生的重要因素。
    传统开腹、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彭云恒 王小忠
    2011, 11(04):  258-26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传统开腹、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三者在治疗胆囊结石中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89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3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3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29例),分析三类不同方法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LC组和MC组的出血量、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OC组(P<0.05),而LC组和M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手术时间,扩大手术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C术和LC术效果较OC组好,是治疗胆石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邱培才 曾文利民 李苏明 邓伟均 雷晓东
    2011, 11(04):  261-26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置空肠造瘘管术后常规EN方法,观察EN实施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2例病人中,21例痊愈,1例死亡。痊愈患者中,未出现胰瘘和胃肠吻合口瘘,肠道功能均在 3~5d内恢复,并逐步恢复经口进食。术后出现胆瘘1例,经有效的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因胰瘘并腹腔感染致腹腔内反复出血而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EN支持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
    下消化道异物的诊治体会:附25例报告
    王强 曹杰 陈熙文 杨平
    2011, 11(04):  263-26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1年9月~2010年12月间入住我科25例非外伤性肠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72%)经开腹手术取出异物。5例(20%)直肠异物在骶麻下经肛门取出。2例(8%)经保守治疗后异物自然排出体外。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对于肠道异物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亚甲蓝注射液用于门诊肛肠手术镇痛疗效分析
    何嘉辉 陈双
    2011, 11(04):  265-26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亚甲蓝注射液在门诊肛肠手术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选择142例门诊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采用亚甲蓝注射液+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68例,单纯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根据术后第1天、第3天的患者的疼痛评分,亚甲蓝治疗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在显著性(P<0.01)。结论 亚甲蓝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术后长效镇痛疗效,且副作用低,适合在门诊肛肠手术中应用。
    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梁树雄 詹庆华 蔡伊珊 蔡旌槐 方志潮
    2011, 11(04):  267-27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 实验组为手术指征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组共31例,使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关闭皮肤切口;对照组为有手术指征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共23例,使用可吸收丝线+原位引流技术关闭皮肤切口;术中统计切口长度、关闭皮肤切口时间,1个月后就美容效果调查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切口长度上不存在差异(P= 0.423),但实验组在关闭切口花费的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且对切口长度变化不敏感;大部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对切口感到满意(满意度93.5%),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8.3%)存在差异。结论 采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进行甲状腺手术,能有效的减少关闭皮肤切口的时间,满足人们对于美容效果日益增长的要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实验研究
    表达肾癌G250基因和hGM-CSF基因HEK293细胞系的建立
    陈怡 叶秋萍 刘鑫 宫君原 李淑琴
    2011, 11(04):  270-27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基因佐剂hGM-CSF基因编码蛋白的的HEK293细胞系。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双顺反子pIG250-GM真核表达质粒导入HEK293细胞中;经持续G418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600 μg/mL的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表达G250的阳性细胞;ELISA方法检测到pIG250-GM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GM-CSF的表达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G250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54Ku,与预期大小相符。结论 成功建立可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HEK293细胞系,为研究防治肾癌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光动力治疗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于钟 黄凤婷 薛允莲 朱兆华
    2011, 11(04):  274-27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光敏剂血卟啉光动力作用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杀伤效应及其主要机制。方法 将光敏剂浓度、光照剂量两个因素按不同水平分组,以CCK-8实验的OD值为检测指标并转换为细胞存活率,研究两个因素对光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依次以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处理强度的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特点,探讨光动力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结果 随着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PDT后Panc-1细胞存活率相应下降,但单独给予光敏剂和光照均不对细胞存活率产生影响。PDT后细胞出现凋亡和坏死,二者比例随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始终表现为凋亡率>坏死率。结论 血卟啉光动力治疗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具有明确的杀伤作用,但是光敏剂和激光照射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杀伤效应。光敏剂浓度、光照剂量两个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与PDT效应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PDT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诱导细胞凋亡。
    综述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陈长昊 周泉波 陈积圣
    2011, 11(04):  278-28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MRCP) 和内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realjunction,PBM)病例的检出率有较大幅度提高,PBM与胆胰部疾病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首先由Kozumi和Kodama于1916年提出,他们是从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例中发现胰胆管汇合的异常。直到1969年,Babbitt等从病因学方面报道了PBM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相关性后,PBM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无论其是否合并有胆管囊肿。随后的研究也表明,PBM不仅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关,还与胆道结石、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最近许多研究者发现PBM与胆胰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2,3],这为研究胆胰肿瘤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
    关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观点
    王怀明 李威
    2011, 11(04):  281-28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营养不良及免疫状态低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的危险性,并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更严重者,术前营养状态低下甚至造成了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在围手术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的发展做一综述。
    CD4+CD25+Foxp3+T调节淋巴细胞与乳腺癌
    余海云 李文萍 王颀
    2011, 11(04):  284-2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之前被称为抑制性T细胞(Ts),它在维持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荷瘤宿主内一定数量的效应性细胞功能被抑制,以此给肿瘤提供逃避免疫识别和杀伤的机会。既往大量实验已证实了免疫调节细胞的存在,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亚群[1]。Mukherji 等在1986年从黑素瘤患者淋巴结组织中鉴定出Treg细胞, 这是人类首次在肿瘤组织中发现Treg细胞。Sakaguchi及其同事在1995年证明 CD25, 即 IL-2受体的 α 链,在鼠 CD4+T 细胞亚群中持续表达, 这些细胞在体内外都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2]。 随后体外研究发现Foxp3(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wingedhelixtranscriptionfactor 3) 转录因子对Treg 细胞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并且Foxp3 的表达是 Treg 细胞的特殊性标记[3]。这些研究成果让有关Treg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就Treg细胞与乳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梁华钦 叶建宇
    2011, 11(04):  288-29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原则是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作为21世纪的新进展之一的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腔镜手术相比,更进一步的减少了手术创伤,具有本身的优越性,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及器械的发展滞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受到了较多的限制。本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一综述。
    临床论述
    血源性疾病或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陈梅先 匡亚玲 吴剑辉
    2011, 11(04):  291-29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本院上报的38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制定安全防范流程并强制执行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临床研究
    微创穿刺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黄鸣 余大超
    2011, 11(04):  293-29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清除术与传统保守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5例)和传统保守治疗(保守组39例),评价两组患者1周时的意识恢复情况、治疗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第7天时微创组的意识恢复率(75.6%)明显高于保守组(46.0%);1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NID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ADL达自理水平的较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优于保守组。结论: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改善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的意识状况,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塑型钛板颅骨修补20例临床应用
    孔凡根 李颖勤
    2011, 11(04):  296-29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塑型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骨缺损20例,使用塑型钛板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塑型颅骨修补术病人,手术时间除2例颅骨肿瘤为即时修补外,其余均为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除1人术后出现继发癫痫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继发出血、钛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颅骨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塑型钛板行颅骨修补术,手术快捷方便、效果满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病例报告
    灌肠致直肠穿孔2例分析
    李永浩 金京哲
    2011, 11(04):  298-29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肠是护理工作常规操作,但灌肠致直肠穿孔史非常罕见、且后果非常严重、处理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2例灌肠致直肠穿孔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研究
    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分析
    何钢 何永滔
    2011, 11(04):  299-3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4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34 ~ 82岁,平均53.5 岁。交通伤12 例,高处坠落伤13例,跌倒伤24 例。按Evans法分型:I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9例,Ⅳ 型8例,Ⅴ型3例。伤后入院时间1—5d,平均2.5d。全部采用手术治疗,4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3 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e screw,DCS)治疗,3例采用半髋治疗。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年,平均9.2个月。DHS组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余内固定患者于术后10~15周骨折达临床愈合。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根据Brumback评价标准评定,DHS 手术治疗组优28例,良12例,差3例;DCS手术治疗者优2例,良1例;半髋组优3例。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应综合考虑骨折类型、内固定器材特点以及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邻近延迟扩张皮瓣在躯干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
    徐路生 梁伟强 张金明 潘淑娟
    2011, 11(04):  301-3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邻近延迟扩张皮瓣在躯干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4月至2008年7月期间,应用邻近延迟扩张皮瓣的方法修复8例躯干及四肢骨外露创面,每例患者共需要2~3次皮瓣延迟手术,修复缺损的供区可直接缝合。结果 8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扩张器外露及皮瓣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全部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躯干四肢缺损区域,在难以应用局部皮瓣、带蒂皮瓣或扩张皮瓣修复时,合理应用邻近延迟扩张皮瓣的方法修复以上缺损区,有效解决了皮瓣转移的长宽比值、旋转半径及皮瓣成活面积,而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临床论述
    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创面的应用
    叶国强 朱小平 刘远秀 姚晓芳 朱展亮 黄志珩 覃碧兰
    2011, 11(04):  304-3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一2011年2月,应用顺行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缺损创面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一54岁。缺损范围为3cm×3.5 cm ~ 4cm x 8 cm。术中切取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cmx4.5cm~5cmX9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3例皮瓣均成活, 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经二期整复推进皮瓣创面愈合。13例均获随访 3一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 结论 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临床研究
    AO分型与交锁髓内钉早期静改动力型选择的治疗体会
    蔡砚豪 赖济环
    2011, 11(04):  306-3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AO分型与带锁髓内钉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选择时机对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愈合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所有46例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按AO标准进行骨折分型,将A、B型骨折在术后1个月将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固定,C2型骨折在术后的第2个月将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固定;C1、C3维持静力性固定,未作静改动。结果 所有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患者均I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根据AO分型选择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更符合临床实际。
    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处理硬膜外血肿与开颅术式的比较
    梁仔 罗赛华
    2011, 11(04):  308-3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颅骨钻孔/和联合尿激酶引流(SU)与传统开颅术式(CT)在处理硬膜外血肿(ED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6例急性或亚急性EDH患者随机分为颅钻组及开颅组,每组各38例,分别给予颅骨钻孔或颅骨钻孔+尿激酶引流及开颅术治疗,比较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半年,比较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构成。结果 所有7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出现死亡或致残;手术效果方面,颅钻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组(P=0.000),且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亦明显短于开颅组(P=0.000, 0.032)。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术后感染、头痛、再出血、癫痫及脑膜粘连的例数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术在处理硬膜外血肿的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后者。
    临床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附172例报告
    刘娟 黄南娣 龙小清
    2011, 11(04):  311-3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总结172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保持髋关节的功能位,教会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练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手术和精心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配合
    陈树红 罗敏 谭淑芳
    2011, 11(04):  313-3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共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结果 手术过程除2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改行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之外,其余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 h。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9.1天。结论 在手术护理配配合过程中,针对病情重、手术复杂、器械多、用药多的特点,认真做好手术配合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做好术前患者访视,熟悉手术步骤也是必要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用
    潘银珍 梁智强 曾伟红 林慕贞 胡琴
    2011, 11(04):  315-3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6),实验组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住院费用和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了护士服务的主动性,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急诊评估及护理对多发伤患者抢救存活率的影响
    梁美英 陈希萍 黄睿花 罗银秋
    2011, 11(04):  317-3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伤情评估后及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抢救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12月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后给予急救护理干预的124例多发伤患者为实验组,与本科2009年1月-12月未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程序即进行抢救的108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抢救前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情况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实验组死亡10例,抢救存活率为91.90%;对照组死亡19例, 抢救存活率为82.40%,实验组抢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 4.7913,P = 0.0290)。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ABCDEFGHI伤情评估后再进行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存活率,说明该伤情评估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存活率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护理
    张惠 马雪霞 刘宇 戴小苑
    2011, 11(04):  319-3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一期隐睾下降固定术。总结其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11例隐睾手术均获得成功,患儿心理状况稳定,术后住院时间3.5±1.1 d。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全麻后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